古近代时期
·
福建古为闽越地,称七闽。秦代设置闽中郡治东冶(即今福州),西汉昭帝始元二年(公元前85年)立为冶县,东汉改为东侯官。
· 三国时(260年)设置建安郡。晋代(282年)设置晋安郡。南朝增设南安郡,治南安,后设置闽州和丰州。隋代开皇元年(581年)废郡,改丰州为泉州,大业初年更名为闽州,大业三年(607年)又废州改设为建安郡。
· 唐代武德元年(618年)建安郡改为建州,治闽县(今福州),武德五年设置丰州,治志安,武德六年分设泉州,治闽县;贞观初年丰州并入泉州;垂拱二年(686年)析出泉州南部设置漳州,治漳浦(今云霄);圣历二年(699年)泉州析地设置武荣州,治南安;景云二年(711年)武荣州更名为泉州,治晋江,改泉州为闽州,治闽县(今福州);开元十三年(725年)闽州更名为福州;
· 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设置福建经略使,“福建”之称由此始;天宝元年(724年)改属江南东道,改福建经略使为长乐经略使;乾元元年(758年)以长乐郡为福州都督府,经略使改为都防御使;上元元年(760年)升格为节度使。
· 五代时梁开平三年(909年)封王审知为闽王;贞明六年(920年)在福州设立大都督府;长兴四年(933年)福州升为长乐府;开运二年(945年)改长乐府为东都。
· 宋代雍熙二年(985年)设立福建路。
· 元代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,第二年改为行中书省,后行省迁回福州。
· 明代改设福建布政使司,治福州。
·
清代继承明制,省辖府、县两极,省府之间设道;
· 康熙二十三年(1685年)福建省增设台湾府,光绪十二年(1887年)台湾从福建析出设立台湾省;
· 清末,全省行政区划为4道、9府、2州、58县、6厅。
民国时期
· 民国元年(1912年)全省划分为东路、南路、西路、北路4道。
· 民国三年(1915年)以原辖区改为闽海道(闽东)、厦门道(闽南)、汀漳道(闽西)建安道(闽北)。
· 民国十四年(1925年),废除道制,实行省、县两极制。
· 民国22年(1933年),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“福建事变”,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,定福州为首都,将福建划为闽海、延平、兴泉、龙汀4个省和福州、厦门两个特别市,辖64个县。
· 民国23年(1934年)人民革命政府解散,又成立福建省政府,7月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,将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公署,仍辖64个县。
· 民国24年(1935年)设立厦门市。民国27年(1938年)福建省政府迁往永安,全省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、1个市、62个县、7个特区。
· 民国30年(1941年)福州沦陷,第一区专署迁往福安。
· 民国32年(1943年)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8个行政督察区、2个市、64县、2个特区。民国34年(1945年)省政府迁回福州。
· 民国35年(1946年)福州市正式成立,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9个行政督察区、2个市、66个县。
· 民国36年(1947年)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、67个县、2个市。
· 福建省行政区划一览表 (1949年9月) 区别
区别
|
专区驻地
|
管辖县(区)名
|
辖县(区)数(个)
|
福州市
|
|
鼓楼
大根 小桥 台江 仓山
|
5区
|
厦门市
|
|
思明
开元 禾山 鼓浪屿
|
4区
|
第一区
|
建瓯
|
建瓯
建阳 浦城 崇安 光泽 松溪 政和 邵武 水吉
|
9县
|
第二区
|
南平
|
南平
顺昌 尤溪 沙县 将乐 泰宁 建宁 古田 屏南
|
9县
|
第三区
|
福安
|
福安
宁德 福鼎 寿宁 周宁 霞浦 枯荣
|
7县
|
第四区
|
林森
|
林森
闽清 永泰 长乐 福清 平潭 连江 罗源
|
8县
|
第五区
|
晋江(今泉州市区)
|
晋江
惠安 南安 安溪 永春 同安
|
9县
|
第六区
|
龙溪(今漳州市区)
|
龙溪
海澄 云霄 漳浦 诏安 长泰 东山 南靖 平和
华安
|
10县
|
第七区
|
永安
|
永安
三元 明溪 清流 宁化 大田 宁洋 德化
|
8县
|
第八区
|
长汀
|
长汀
龙岩 永定 上杭 武平 漳平 连城
|
7县
|
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
· 1949年8月24日,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,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2个省辖市、8个行政督察专区、67个县(含金门县)。
· 1950年3月,8个专区依次更名为建瓯、南平、福安、闽侯、泉州、漳州、永安、龙岩专区;9月泉州专区更名为晋江专区,漳州专区更名为龙溪专区,建瓯专区更名为建阳专区;德化县由永安专区划归晋江专区;林森县复名为闽侯县;设立泉州市、漳州市(县级)。
· 1951年,福州市设立鼓楼、大根、小桥、台江、仓山、水上、盖山、鼓山、洪山9个区。1952年福州市设立新店区;厦门市设立禾山区。1955年撤销福州市盖山、鼓山、洪山、新店4个区。
· 1956年,撤销建阳、闽侯、永安3个专区和水吉、宁洋、枯荣3个县以及福州市大根、小桥、水上3个区;三元、明溪2个县合并为三明县;设立南平市(县级);闽侯县划归省直辖。变更后,全省共辖5个专区、2个地级市、3个县级市、63个县、7个市辖区。
· 1958年,撤销厦门市禾山区,闽侯县划归福州市,同安县划归厦门市。
· 1959年恢复闽侯专区,辖闽侯、闽清、长乐、连江、永泰、福清、平潭7个县,专署驻闽侯县;松溪、政和2县划归福安专区。
· 1960年设立三明市(地级),以三明县城为三明市行政区域,三明县归三明市管辖;清流、宁化2县合并设立清宁县,松溪、政和2县合并设立松政县,龙溪、海澄2县合并设立龙海县;撤销南平县并入南平市;福州市设立马尾区。
· 1961年恢复枯荣县;撤销清宁县,恢复清流县、宁化县。1962年撤销松政县,恢复松溪县和政和县;连江县、罗源县分别从闽侯专区和福安专区划归福州市;龙岩专区的永安、清流、宁化3县划归三明市。
· 1963年设立三明专区,三明市改为县级市,三明专区辖三明市和三明、永安、清流、宁化4个县;福州市撤销马尾区;连江、罗源、古田、屏南4县划归闽侯专区;晋江专区的大田县划归三明专区;福州市撤销马尾区。
· 1964年从南平市、建瓯县、顺昌县析出建西县,一明县更名为明溪县。至1965年全省共辖7个专区、2个地级市、4个县级市、63个县、6个市辖区。
· 1966年厦门市开元区更名为东风区,思明区更名为向阳区。1968年福州市鼓楼区更名为红卫区,台江区更名为赤卫区,仓山区更名为朝阳区;福州市、厦门市均设立郊区。
· 1970年撤销建西县并入顺昌县;撤销枯荣县,并入福安、福鼎2县;撤销松溪、政和2县,合并设立松政县;福州市撤销郊区,设立马江区和北峰区;福安专区的松政县划归南平专区;闽侯专区的古田、屏南、连江、罗源4个县划归福安专区;晋江专区的莆田、仙游2个县划归闽侯专区;厦门市的同安县划归晋江专区;南平专区的尤溪、沙县、将乐、泰宁、建宁5个县划归三明专区;南平专区驻地由南平市迁驻建阳县;福安专区驻地由福安县迁驻宁德县。
· 1971年各专区更名为地区;南平地区更名为建阳地区;福安地区更名为宁德地区;闽侯地区更名为莆田地区。
· 1973年莆田地区的闽侯县划归福州市;晋江地区的同安县划归厦门市。1974年恢复枯荣县;撤销松政县,设立松溪县和政和县。1975年福州市撤销北峰区设立郊区。
· 1978年厦门市设立杏林区;福州市设立环城区,撤销马江区;福州市红卫、赤卫、朝阳3个区分别更名为鼓楼区、台江区、仓山区。1979年厦门市东风、向阳2区分别更名为开元区和思明区。
· 1981年撤销龙岩县,设立龙岩市(县级)。1982年福州市设立马尾区,撤销环城区。
· 1983年撤销三明地区,设立三明市(地级),三明市设立梅列区和三元区;撤销莆田地区,所属闽清、永泰、长乐、福清、平潭5个县划归福州市,莆田、仙游2个县划归晋江地区;撤销邵武县,设立邵武市(县级);设立莆田市(地级),莆田市设立城厢区和涵江区,辖晋江地区的莆田、仙游2个县;宁德地区的连江、罗源2个县划归福州市。
……
福建省2001年行政区划
福
州 市
|
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
福清市 长乐市
闽侯县(甘蔗镇) 闽清县(梅城镇) 永泰县(樟城镇) 连江县(凤城镇) 罗源县(凤山镇)
平潭县(潭城镇)
|
厦
门 市
|
开元区 思明区 鼓浪屿区 杏林区 湖里区
集美区 同安区
|
三
明 市
|
梅列区 三元区
永安市
明溪县(雪峰镇) 将乐县(古镛镇) 大田县(均溪镇) 宁化县(翠江镇) 建宁县(濉城镇)
沙 县(凤岗镇) 尤溪县(城关镇) 清流县(龙津镇) 泰宁县(杉城镇)
|
莆
田 市
|
城厢区 涵江区
莆田县(城厢区) 仙游县(鲤城镇)
|
泉
州 市
|
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
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
惠安县(螺城镇) 永春县(桃城镇) 安溪县(凤城镇) 德化县(龙浔镇) 金门县
|
漳
州 市
|
芗城区 龙文区
龙海市
平和县(小溪镇) 南靖县(山城镇) 诏安县(南诏镇) 漳浦县(绥安镇) 华安县(华丰镇)
东山县(西埔镇) 长泰县(武安镇) 云霄县(云陵镇)
|
南
平 市
|
延平区
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
松溪县(松源镇) 光泽县(杭川镇) 顺昌县(双溪镇) 浦城县(南浦镇) 政和县(熊山镇)
|
龙
岩 市
|
新罗区
漳平市
长汀县(汀州镇) 武平县(平川镇) 上杭县(临江镇) 永定县(凤城镇) 连城县(莲峰镇)
|
宁
德 市
|
蕉城区
福安市 福鼎市
寿宁县(鳌阳镇) 霞浦县(松城镇) 柘荣县(双城镇) 屏南县(古峰镇) 古田县(新城镇)
周宁县(狮城镇)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