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网天津12月3日专电 全国唯一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天津文庙的大修工程自今年8月1日启动以来,进展顺利。近日,在府庙大成殿整体维修过程中,施工人员在主脊梁上发现了6条千秋带。
据专家介绍说,千秋带是历年来文庙重修、重建的时间记录。在古代,人们每次整修文庙,都会在大成殿主房梁上钉一条长三四米、宽10厘米左右的木条,上面记载着整修的年代、修建人等信息。“一直以来人们对天津文庙历次整修的年代都有不同说法,但没有准确记载等有力证据,这次发现6条千秋带,是意外的收获。”
据《城市快报》报道,文庙是天津地区现存最完整、规划最宏大的古建筑群。按照恢复古建规制等要求,正在修建中的府庙大成殿已被整体抬高31厘米,气势更加雄伟。
天津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,此次大修最重要的就是对馆内主体建筑大成殿的“落架大修”。按照《文物保护法》要求,在修复过程中施工人员将原建筑中的每一块石块、构件都要编号、排列,再按原样把它们放到原来的位置上。据工作人员介绍,“落架大修”是古建筑最高档次的维修。由于大成殿是以梁架结构为主的木制建筑,拆下来的所有构件原料都经过认真编号绘图,修复后再依样组装,这样“落架抬升”就不会改变建筑的原貌。据悉,每个构件、每块条石等由1号一直编到了上千号。
稿件来源:
新华网